返回列表 發帖
hi,
晚安!晚安!

TOP

各位早晨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TOP

早晨
既然有些東西你無法改變,為何要憂慮?為所擁有的東西感恩,遠離思想負面的人,保持微笑,繼續跑步。

TOP

本帖最後由 麵包車 於 2019-5-28 16:19 編輯

恒指 27422+134
國指 10458+56
404.52億
既然有些東西你無法改變,為何要憂慮?為所擁有的東西感恩,遠離思想負面的人,保持微笑,繼續跑步。

TOP

恒指 27390+102
國指 10416+14
1265.8億
既然有些東西你無法改變,為何要憂慮?為所擁有的東西感恩,遠離思想負面的人,保持微笑,繼續跑步。

TOP

美國以「莫須有」的罪名向華為亮劍,連外國人都看到,這不止貿易戰這麼簡單,美國有着全面遏制中國的動機。

  最近看到英國廣播公司(BBC)外交特派員Jonathan Marcus的一篇文章,題為《華為之戰告訴了我們中美的關係》。他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講述美國壓制中國崛興的意圖。

  Marcus一開始就界定華為事件以至中美貿易戰,不但是商業糾紛或爭奪市場利益那麼簡單,而是更根本的國力之爭,有重大戰略意義。西方世界正重溫一個基本道理,經濟力量是國力之本,而經濟實力更是發展軍事力量的先決條件。在過去兩個世紀,西方對此道理了解得一清二楚,西方資本主義和軍事革命,相輔相成。商業和經濟實力的長足發展,令西方在十七、十八世紀發展出多個海洋帝國,到十九世紀出現的蒸汽機革命,更將之推向頂峰。

  時光流轉,到上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取代英國,稱霸世界,在一段短時間內,令美國成為全球唯一核武超級強國。後來蘇聯曾經在經濟和軍事上想挑戰美國,但其國力不能持續。到蘇聯解體後,美國再次成為全球無遠弗屆的單一超級強國。

  Marcus認為,美蘇冷戰的經驗有啟示性,並不因為這兩國對抗和如今中美之爭可堪比擬,事實恰恰相反,而是目前中美的經濟對峙,和美蘇冷戰大不相同。蘇聯當年的經濟是完全和西方世界割裂,其科技力量除了少數項目外相對落後,西方的禁運,阻止了各種技術流入蘇聯陣營。

  中國完全是另一回事。中國巨大的經濟和製造業基礎,和國際經濟體系緊密相連。如今要把中國從環球關鍵的經濟活動切割出來,或許已經太遲。中國的成長速度非常獨特,十年前美國經濟仍是中國的三倍,如今中國已經追近。

  美國在現代世界,從未遇上一個經濟實力和她相若的對手,不要說在某方面超越她的對手。這是全新局面,令美國要重新思考這種經濟競爭:反思是否應該將經濟考慮先放下,而要先考慮國家力量和國家戰略。

  經濟實力與國家戰略的關係,中國十分清楚。在十九世紀,中國就是西方國力強盛時的擴張主義和海盜貿易行為的受害者。反而在西方世界,無論是鴉片戰爭或當年對印度支那的突襲行為,早已被遺忘。如今中國的「一帶一路」策略,並不是簡單的開發市場或採購天然資源的舉措,而是反映其深層的戰略目標,這是一個在全球關鍵地區建立港口的長遠計劃,這是一個有意識的政策,去保障中國未來的經濟,作為發展國力的關鍵。

  Jonathan Marcus相信中國部署「一帶一路」策略,是意識到美國和日本不一定是中國長遠貿易夥伴,中國要向發展中國家的龐大市場進發,那裏有數以十億計的人口。中國的經濟短期內或許會放緩,但一個消息靈通的中美問題專家告訴他,「中國有工程人才,中國有專注的領導層,中國有市場導向的決策,著眼於長遠目標。」

  Marcus的結論是在不久之前美國面對中國崛起的策略,仍然只是要中國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之一員」,只要中國跟經濟規則玩,便會接受她。但如今中國崛起勢頭不止,美國現在的議論變成要「遏制中國」,但這引來一個簡單問題,「中國是否已大到不能被遏制?」

  請勿怪我長篇引述Jonathan Marcus的文章,他對中美行為的深層分析,比較客觀透徹。香港有些人天天在預估中國即將崩潰,就沒有老外看得那麼冷靜理性了。
1

評分人數

在屎坑爬出來了

TOP

 在國家崛起的路上,歷史告訴我們,道路是驚人相似的,關鍵是︰掌控技術。
春秋時代,齊國想崛起,齊桓公跟管仲講,齊國很落後,管仲告之︰「能工巧匠,倍之。」即以雙倍價格來招聘技術人才,結果齊國一度成霸主。

  漢武帝打造大漢,靠的是︰掌控農業技術,糧增經濟長,再掌控養馬技術,馬多馬壯,組成快速狙擊部隊,打敗匈奴除外患,拓西域。

中國若無核子勢被欺負

  上世紀50、60年代,中國窮,但仍發展核子,當時一句「寧要核子不要褲子」,就把中國搞成核子國。強,一定不夠美俄強,但足夠使美俄不敢踩上心口。如當時不是要核子不要褲子,就會如今日伊朗。

  風水輪流轉,今時到美國︰不要鞋子要5G,怎說?

  美國衫褲鞋襪等協會去信特朗普,促不要打貿戰,特朗普點會答應吖,因為今時特朗普是不要鞋子要5G,因為失5G,美國將可能在通訊、智能工業和軍事上落後於中國,所以一定要壓垮華為。美國有這要求,中美貿談當可休矣!

  美國受到威脅,就會出種種手段,不是今天才有,於1860年,美國因為鬥不過歐洲經濟、政治上的壓迫,就搬出門羅主義,自己鎖國,到二戰之後,趁歐洲成廢墟,才出關。

  當美國人有錢了,資金可出國時,金融安全成了大事,為追蹤資金去向,所以就有了Thomas Cook和AE的旅行支票,這是有效的外滙追蹤和管制,這些國外資金的應用信息有傳是傳至CIA的。到有了信用卡後,旅行支票的應用始衰落,因為信用卡對國內外資金的流向更看得緊,要制裁反對者,其中1條是凍結他們的美元資產,何志平、孟晚舟都是因為用過受美國監控的美元渠道,而招官非。

  美國會想點對付華為?卅年前的東芝事件,可作參考。這篇網上文章,有些讀者未必看過,所以截出來︰

  「30年前,東芝向蘇聯出口精密儀器。美國對東芝集團實施了以下處罰︰

  1︰日本警察局被命令逮捕東芝機械鑄造廠總裁Erhe Lin和機床業務總裁Hiroshima Tanamura,並被判處10年監禁;

  2︰關閉東芝在美國的工廠;

  3︰對銷往美國的東芝產品徵收100%的關稅;

  4︰作為對前1個的替代懲罰,東芝對美國的出口被禁止了5年;

  5︰對東芝徵收1萬億日圓的巨額罰款,相當於今天的160億美元。

  為了平息美國的憤怒,日本對東芝集團實施嚴厲處罰︰

  首先,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將無條件地與美國公司共享技術;

  其次,東芝花了1億日圓在美國所有主要報紙刊登整版道歉廣告;

  第三,日本半導體協會投資900萬美元在美國國會發起各種游說游說,這次游說已成為歷史上最昂貴的游說戰爭;

  第四,東芝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辭職;

  第五,根據交通部發布的行政命令,東芝禁止向14個國家出口任何產品,為期1年。

  美國是日本的主人,日本只能道歉,這導致東芝逐漸失去昔日的輝煌。

  東芝是日本科技產業的希望,也是日本製造業的希望和支柱。在經歷了美國的沉重打擊之後,東芝徹底走下坡路。

  美國襲擊東芝不是因為她向蘇聯出售設備,而是因為她影響了美國的利益。美國認為以東芝集團為代表的日本半導體產業嚴重威脅美國的經濟利益,而日本的高端製造計劃威脅美國並挑戰美國的技術霸權。
回顧30多年前東芝、日本的經驗,以及美國今天所做的事情,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

  美國根本不允許其高端製造業受到挑戰,也不允許其技術霸權受到挑戰。美國希望其他國家都是美國工人,絕不允許其他國家成為美國利益的股東。

  現在瞄準華為!

  4G屬於美國的AT&T、Verizon、T-Mobile和Sprint,世界各國向美國的4家公司支付超過10,000萬億的版權費。中國的4G每年向美國公司支付1億美元的版權費。如果世界各國轉向華為5G,美國每年將損失超過10,000億元的外匯,這個數字為美國年度GDP的20%。

  因此,美國不會允許5G在世界上。

  美國將摧毀華為以保護美國的利益,即停止損失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至少20%。

  多大的欺負!

  讓全世界了解美國堅持打倒華為的真正原因和不可告人的原因。」

  有朋友告之東芝向蘇聯出售的精密儀器,是超靜音潛艇技術,不過東芝向蘇聯出售乜,不重要,是美國對東芝做過乜才重要。

  東芝事件,在10多年前,美國也用過在法國電力交通運輸集團(Alstom)上,其前高層於今年1月出版了《美國陷阱》一書,4月12日《晴報》有介紹,專講美國一直通過各種手段,去瓦解和消滅美國公司的競爭對手。Alstom的命運,是其最有價值的核電力部分罰了給通用電氣,只剩下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的運輸業。

華為遭美不擇手段打壓

  筆者於上世紀80年代在因緣際會下,因想了解下法國核工業,見過下Alstom與法馬通的人,知悉法國有當時全球最勁、最安全的核發電技術,美國在70年代尚有三里島核危機事件,所以中國的核電技術是學法國的。

  大敵壓境,華為可以怎辦?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黄岳永有以下看法︰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使用威脅國家安全的電訊設備,箭頭直指華為;跟著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統亦向華為智能手機關上大門。續有評論認為,這場以『美國第一』引發的『華為風暴』,標誌著中美新冷戰序幕,進而令中國的保護主義抬頭。

  政治太複雜,對一般大眾而言,最感興趣的可能還是應否繼續用華為產品。本周華為創辦人任正非便回應得相當可圈可點。他明言,美國政客『低估了他們的力量』,華為也能夠做『美國芯片一樣的芯片』;在兵家必爭的5G領域,是『絕對不會受影響』兼且『別人兩三年肯定追不上』。

  其實,華為的業務幾乎等同美國的思科(Cisco)加上蘋果(Apple),甚至還要大上一點。據報,現時華為在5G的設備上已經跑贏美國,手機亦進展神速,銷售已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2,僅次於三星。雖然今次華府重手封殺華為,連商界的Google亦採取行動,但話說回來,由於中國的騰訊和百度一直壟斷內地手機應用程式市場,大部分Google應用程序在內地都被禁止使用,其禁令對華為在內地銷售影響始終有限。

  至於華為在中國之外的業務,尤其是第2大市場歐洲,當消費者面對逾萬元1部的iPhone,以及1部沒有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統、高通的晶片和英特爾的Modem,但只賣數百元(因為這些技術並不便宜)的華為手機,配上大熒幕、高清鏡頭及超快的5G網絡,最終會選哪部,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iPhone最大的優勢,是其iOS及App Store組成的生態系統確保了手機的銷售及使用,然而中國對歐美的依賴程度其實沒有想像中高,放棄Amazon、facebook或者IG,他們還有淘寶、微信、抖音;沒有Google的Play Store、Gmail、YouTube,以及Chrome瀏覽器等Google程式,他們亦有微博、今日頭條和其他應用程式應付所需,百度地圖及高德地圖在內地亦已經足夠使用。基本上,不方便是有的,但全面崩潰的可能性不大。

  華為曾講過如果無法繼續使用Android,就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統作為Plan B。其實何止是華為,我相信中國亦有自己的Plan B。今次特朗普的行動令愈來愈多中國公司提出不能依賴外國的供應。Google前主席Eric Schmidt預言,10年後世界上將有兩個互聯網︰一個是美國主導的互聯網,另一個是中國的互聯網,若現況繼續發展下去,相信這預言不久便會實現。」

  筆者對科技認識不多,但只知華為有不少硬關要闖,而最難闖的關是美國不擇手段的打壓。
1

評分人數

  • 麵包車

在屎坑爬出來了

TOP

美媒揭「不擇手段」商業文化 華為偷呃拐騙歐美技術

華為被美國下行政命令封殺,全球著名歐美大廠均停止供應技術及零件。《華爾街日報》昨刊出2萬多字的長文,揭露華為十多年來偷呃拐騙獲得歐美技術,上至科技巨企美國思科及摩托羅拉,下至薪水微薄的幼稚園教師,都離不開被華為強搶或偷竊的魔爪,文章狠斥華為的商業文化就是「不擇手段」,前員工則指摘「所有資源都用在偷竊」。文章亦首次披露,華為現時的5G技術,正是偷取美國科技公司Quintel Technology 的技術。

《華爾街日報》在報道引述多個法庭案件及華為前員工作證,力斥華為透過偷呃拐騙獲取商業機密,不少更與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有關。在2003年1月,美國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控告華為在路由器等產品的原始碼上,至少侵犯思科五項專利,甚至使用者手冊的錯誤也全抄。思科高層事後曾到中國與任會談,報章指任正非當時木無表情,只說了一句:「這是巧合。」後來雙方達成和解,外界視為華為承認偷竊。

另一次發生在2010年7月,任正非的親戚潘紹偉(Shaowei Pan,音譯)在摩托羅拉工作,他在2003年曾拜訪任正非,之後更把摩托羅拉研發連接無線網絡設備基站的技術SC300秘密送到任的手中,華為後來製造出類似的小型設備。2007年美國執法人員逮捕了姓金的同謀,搜出1,000多份摩托羅拉的技術文件。FBI曾調查過任正非,但無法證明他是否同謀,金姓同謀曾被美國定罪。

奪他人技術申請專利忘改名
華為5G聲稱領先全球,今次文章首次披露其技術來自無線傳輸技術公司Quintel Technology。該公司技術總監David Barker指出,公司曾在2009年向華為展示「per user tilt」技術,尋求合作。兩間公司最後沒達成合作,但華為在會面一個月後,竟將技術申請成自己專利,專利文件連Quintel的名稱、「商業保密」等字眼都忘記刪除。華為在2015年推出了一款加強手機傳輸的新技術,名為「user specific tilt」。報道引述技術工程教授Emil Bjornson等分析,華為目前的5G技術,正是來自Quintel的「per user tilt」。

2002年起擔任華為瑞典辦事處工程師的Robert Read說:「華為把資源都用在竊取技術上,先去偷主機板,然後拆解,送回中國。」華為連普通市民都不放過。學前教育教師保羅.奇沃(Paul Cheever)在2012年創作了名為「A Casual Encounter(邂逅)」的音樂,他在2018年起發現華為在未經許可下將音樂預載在所有手機及平板裏。華為事後稱,Cheever的版權已在2018年8月到期,公司在到期月後才正式啟用。雙方正對簿公堂。

美國《華爾街日報》

TOP

本帖最後由 唔係阿化 於 2019-5-29 00:14 編輯

TOP

hi,
晚安!晚安!

TOP

返回列表